近年来,深圳足球俱乐部的引援策略在足球圈内引发了广泛讨论。这支曾经的中超新贵,如今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——球队阵容中几乎看不到本土青训球员的身影。
自2016年佳兆业集团入主以来,深圳队就开启了"买买买"模式。据统计,过去5个赛季俱乐部在转会市场的投入超过20亿元,引进了包括郜林、王永珀、孙可等多名国脚级球员。这种"速成"模式虽然让球队在短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也埋下了隐患。
与大手笔引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深圳队的青训体系几乎形同虚设。俱乐部在深圳本地几乎没有成体系的青训基地,年轻球员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:"深圳队就像是在玩真人版足球经理游戏,完全靠买人来组建球队。"
"一个没有青训的俱乐部就像无源之水,终有枯竭的一天。"——前国脚评论员
这种发展模式也引发了当地球迷的担忧。资深球迷李先生表示:"我们支持球队,但也希望看到更多深圳本土的球员。现在这样完全靠买人,球队缺少了城市归属感。"
专家建议,深圳俱乐部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青训体系,至少要保证一线队中有30%以上的本土球员。同时,可以借鉴欧洲俱乐部的"卫星青训"模式,与本地学校、社区合作培养年轻球员。
足球运动的本质是扎根社区、服务城市。如果深圳队继续这种"全靠买"的发展模式,不仅难以培养忠实的球迷群体,也很难实现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