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者导师是怎样炼成的?
1最难忘的一场比赛
从1998年开始孙英杰获奖无数,在她的印象里,记忆最深刻的获奖时刻不是亚运会,也不是奥运会,而是1998年的第12届大连马拉松赛全马比赛。那一年孙英杰以2小时26分22秒的比赛成绩创造了新的赛会纪录,获得了冠军。她说:“第一次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,这辈子都忘不了。”
2用了3年的时间去失败
在1998年之前,孙英杰用了三年的时间去失败,但是这三年失败的经验却是她成功的关键。三年里孙英杰拼了命地训练,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,但事与愿违,所有比赛的名次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。
俗话说,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。成功从来就不是偶然,一开始孙英杰按照教练教的方式去练,却始终无法突破自己。三年的失败让她如同一个练功者落入绝境之地,遁入黑洞。
好在孙英杰是聪慧且有耐心的,她从教练教授的跑步技法中领悟其精华,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。教练每教一个跑步动作,她用身体去体会其作用,同时,还把脑海中跑步时的连体动作在纸上一遍又一遍地画小人,庖丁解牛,分析头、手、脚摆放位置的不同可能对身体带来的效果,思考怎样的跑步动作才能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损伤,最后画的小人累计有几十万个……终于找到了最省力气的跑步法。
3“孙氏跑法”
从12岁到30岁,孙英杰坚持每天跑70公里,18年足足绕地球跑了9圈。孙英杰说,这么长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,靠的都是一个字——“巧”!孙英杰擅长用巧的方式去训练,也就是用人体的丹田去训练,而不是用腿。
孙英杰发现,长跑运动仅仅用腿去完成非常难。后来,她学会用自己的惯性借力发力,以一巧拨千斤的方式去跑。“我比赛时从不摆臂,因为每摆一次臂,身体的力量都需要往左或右去,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身体前进的力量,不摆臂则能节省更多的体能和时间。”也就是孙英杰研究出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跑步技巧——“孙氏跑法”。
从个人修炼到人生蜕变
1世界冠军“武功尽失”
1998年~2006年是孙英杰前半生最辉煌的时期,但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,孙英杰迎来的却是事业和生活的连环击:兴奋剂传闻,禁赛,讨薪风波……直到2009年,身心俱疲的孙英杰选择了退役,给自己的田径长跑生涯画上了句号。
退役后,与汪成荣结婚生子的孙英杰重返家庭,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。曾有一段时间,孙英杰因为身体激素的膨胀而情绪极度暴躁。怀孕后体重一度达到了180斤,根本就无法跑步。那时候的孙英杰从不出家门,不见任何人。
“让人感到最无力的是当你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东西离你远去的时候,你原本一身武艺,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武功尽失。”
2从冲击、振作,到一个月减肥40斤
直到2012年,丈夫汪成荣被单位停职了,这对孙英杰的冲击很大,她开始意识到,是时候振作起来了。
孙英杰首先决心减肥,列好为期一个月的作息表,贴在家里的电视墙上。因为在当运动员时养成的习惯,孙英杰特别能吃,正常时一天至少5顿饭,为了减肥缩减到2顿饭,孙英杰说:“那种饿到两眼冒金花时,见到人都想要咬上一口的感觉简直是绝望的!比当远动员时还要难。”每天坚持早上一小时的跑步,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,从不间断。刚开始,体重170斤的孙英杰一个小时只能跑3~4公里,慢慢地,越坚持越久,最后一小时能跑12公里;控制饮食再加上作息规律。一个月之后,孙英杰成功减了40斤。
这让汪成荣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:“我真佩服你的毅力,把运动员的精气神儿又找回来了!”
3创业,重生!
瘦下来以后的孙英杰恢复了精神状态,决定自力更生,开始创业。
2012年,孙英杰和几个朋友在青海开了4S店,做起了经销商,卖一些从天津运过来的平行进口车,比如丰田系列、奔驰、宝马等。一年做下来,销量极好,生活慢慢步入正轨。
孙英杰决定从外而内地改变自己,只是零的开始,注定是艰难的,对于孙英杰来说,需要解决身体、心态、家庭、社会的问题。从进入国家队以后,孙英杰只有训练和比赛,几乎与外界绝缘,每天与她交流的只有自己。
所以当退役后再次回到社会,孙英杰发现自己完全与社会脱节了,她不懂得应该如何与人打交道,也不懂如何使用电子设备。她开始学习,像外星人一般站在人群中,默默地观察男人与女人、上司与下属之间,以及夫妻、闺蜜、友人之间不同的交流方式。受邀参加朋友的活动,很多话听不明白,她就在坐一旁静静地聆听,注意他们的坐姿、一言一行。日复一日的汲取、学习,孙英杰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,仿佛重生。
蜕变以后的孙英杰重新爱上了跑步……
到北京扎根,正式创业
1看到普通跑者的长跑知识需求
2012年,中国开始井喷式地出现大量从事跑步的人,孙英杰开始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业余马拉松比赛,加入跑者队伍之后,孙英杰才意识到,大家是如此缺乏长跑的相关知识,很多长跑爱好者根本不会“跑”,很多错误的运动姿势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。
看到了群众的需求和期望,孙英杰开始疯狂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,更加注重自己的实践方式。她发现,自己的这一套专业的运动方式强度太大,根本不适用于普通老百姓。
孙英杰从头开始,看大量的心理学、解刨学、中医书籍等等。她入了迷一般钻进书的海洋,用两年的时间,没日没夜的学习,孙英杰终于研究出了一套科学、健康的跑步法。
和丈夫汪成荣商量以后,孙英杰决定,重拾跑鞋,到北京创业。
2离开青海温暖的家,到北京创业
因为离开时孩子还小,仅三岁,与丈夫商量后,孙英杰决定自己先来北京,由丈夫在家照顾孩子。
2014年年初,孙英杰离开青海温暖的家,来到了北京,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,关于这个城市陌生又熟悉的感觉袭上心头。但这一次她没有彷徨,她非常清楚地知道,这一次必须在这个城市有一片立足之地。
孙英杰决定建一个长跑俱乐部,她开始在北京四处奔波,寻找合适的训练和办公场地。也有彷徨的时候,这种感觉源于孙英杰自己,她开始思考:自己作为一个长跑运动员该如何突破自己,成为一个合格的教练。于是,她一边找各种门路,落实俱乐部的事,一边研究课题。最后,做了500套课件,设计出关于普通人无伤害、科学的运动方式。
3成立“孙英杰长跑俱乐部”
“北京跑步的人群喜欢在奥森跑,我们就把上课的地点定在那里,还有北体大的操场。”孙英杰咬牙在奥森附近的永泰庄租了房,租金一下花出去好几万,但优点是上课近。
一别三个月,等再次回到青海时,时间已经冲淡了儿子对妈妈的记忆,他唤她为“阿姨妈妈”,这让孙英杰不禁又哭又笑。
安置好了一切,2014年5月11日,孙英杰和汪成荣在北京扎了根,正式成立了“孙英杰长跑俱乐部”,夫妻俩既是老板也是教练。
孙英杰除了每周六早上带训练营学员跑步,平时还有一对一的私教课程。“没人敢说可以把跑步变成一项无伤害的运动,但是我有信心。因为从2014年到现在,这么长时间以来,我带的所有跑步爱好者至今没有一个人受伤。”
孙英杰的汽车生活
人生中的第一辆车
2009年在青海,有一次孙英杰与丈夫因某事打赌,赢了的汪成荣开玩笑地说:“作为赌注,那就送我一辆车吧!”第二天孙英杰就拉着汪成荣跑到4S店,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——长安福特,也作为送给丈夫的礼物。
买车以后,孙英杰开始和家人一起自驾游。开始只去离家较近的地方,开着车,带着装备寻一处郊外的小河边,架起炉子烧烤,悠闲地过上一天,小日子很是清闲。
但在青海湖,遇上冰雪天气是常事,有时候碰上车没油,路太滑,便开到中石油加油站加上油,买上防滑链、防冻液、玻璃水再上路。
忙碌之余,与家人自驾行
2014年到北京创业,变卖了很多东西,最后还是留下了奥迪,至今已是 “老战友”一般的存在。创业时期不可避免地繁忙,孙英杰也会挤出时间带着儿子到北京周边——延庆、兴隆、雾灵山等地玩耍一阵。偶尔会带上家人长途自驾,东南西北各处转悠。
走了很多地方,看过各色风景,相较于自然风景,孙英杰尤其喜欢具有强烈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城市。最近在广西的一段时间,孙英杰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去研究仡佬族与苗族之间的联系,那些神秘感让她心生雀跃。她发现,这比面对一处一成不变的风景有趣多了。也许与她的性格有关,独立、善于钻研,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有所收获,旅行也不例外。
“希望老了以后,可以走遍所有少数民族城市,探寻这谜一样的民族底蕴”,孙英杰说。
未来 = 自驾旅行+户外运动
“未来外出旅行,房车是首选之一”。在一次活动中,孙英杰体验了一次房车,空调、厨房、床铺等设施的齐全、安全让她很是心动,“那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小家庭,未来房车营地越来越多,房车或许会成为很多大众旅行的选择。”
说到未来的户外运动方式,孙英杰说,未来自驾旅行与户外运动、马拉松、越野跑的有机结合或许会流行起来。原来两年前孙英杰与姚明举办了一场人车拉力赛,在山林中,以参赛选手跑步与驾车组合并行的方式进行比赛。
现在人们对于路跑逐渐产生了疲惫感,开始驾车前往森林、山村,自驾、游山玩水结合路跑。孙英杰说:“这或许是未来健身方式的一种,放松心态的同时能开阔视野、净化心灵。”
— END—
来源:汽车生活报 编辑制作:黄春萍
主编:周澎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